记人生第一次游行示威

凌晨瑶瑶折腾了一个小时,于是早上难得睡了个晚觉,尚未睡醒就闻到了煎鸡蛋的香味。一睁眼,已过了八点半了,监控中的瑶瑶正在梦里摇头晃脑,她也将要醒来了。刚刚好手机响了,太太让我下楼吃鸡蛋面。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既是我的生日,也是我们结婚7年纪念日。很多人喜欢强调排场或是仪式感,我却不以为然——人生如此短暂,两个人都活着的每一天都应该认真对待关爱对方而不是等到某几个特殊日子才给对方以安排一些特殊事宜。于是太太做的鸡蛋面条,加上几只大虾,和一句简单的生日快乐,就是我暖心的长寿面了。

一起吃早餐的时候,我说我们7年了,问太太痒了没有,她说没有,然后反问我,我也没有。我说谢谢你当时嫁给了一穷二白的我,她说谢谢我娶了当时一穷二白的她。

金庸这坏老头子,总爱写些侠情柔骨的故事来骗人,寻常人哪会住到古墓中去,最美的生活就是这些平平凡凡勤勤恳恳带来的逍逍瑶瑶。

前几日亚特兰大发生了耸人听闻的枪击案,遇害的八人中有6名是亚裔女性,而更坏的是当地警长试图美化暴徒,在国会反对亚裔仇恨的听证会中德州的众议员当众暗示应把CCP教唆的坏人处以私刑。即使是在大流行病的背景下,即使是防疫最严谨的亚裔群体也开始筹划周末全美主要城市的游行示威。

于是昨天我和太太商量着,今天能不能去现场参加示威游行。和我一样,太太很有顾虑,万一中了病毒,那我们还要照顾3个月大的瑶瑶,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说:“我们这个家庭的特征,就是我们从小就受着谨小慎微的教育,过去因为条件有限,只能过着瞻前顾后的生活,现在我们应该要有勇气去做一些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我们不能总是等待别人为我们出头。去克服我们缺少勇气的缺点,也是为瑶瑶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就在这样在迟疑中,我们决定了由我代表我们的家庭上街示威游行,太太则要单独担负起所有家务和照顾瑶瑶的任务。

于是午餐过后,收拾一点家务后,还是晚了一些我才出发,不过迟到总归强于缺席。自从新冠开始,我就只出过一次“远门”,还是去办公室拿一些办公用品,我已经不记得我上次开高速是什么时候了。路上有一段塞车,到了集会地点附近停好车已经迟了一个多小时了。

走去Logan Square Monument时,已经看不到大批集会人员的,当时一面抱怨自己没有严肃对待召集者的时间安排,另外一面思索怎样才能快速地找到行进中的游行队伍。

走到一处红绿灯,我一边在芝加哥华人微信群问消息,一边等着绿灯,谁知道这红绿灯是蠢的,可能有快十分钟都没有变绿。于是旁边一起等着的人都聚集起来了,我看到旁边一位亚裔面孔的小哥带着标语牌,便问他知否知道游行队伍的位置,结果他的情况也和我完全一样。旁边一位白人姑娘听到我们在对话,也来询问同样的问题。Facebook 的群组上也找不到实时的信息。再过一会,一位亚裔妈妈带个一个小女孩也来等红灯,我看她也带着一个牌子,想着也问问试试看,亚裔妈妈说她开车来的时候人都还在,找到停车位回来就也不知道大部队去哪了。还好这时微信群里有一位把我拉进了游行群,然后游行群里又有一位应我要求开启了实时位置,这样我们这只5个人的跨种族跨世代的小队伍决定了结伴去寻找大部队。

但是我们还是在这个愚蠢的红绿灯前再等了三分钟,我才说”I think the light will never turn green…”,我们才前往另一个路口好歹是穿过这条街道。

借助微信的实时位置,走了差不多7、8分钟,我就看到开道警车的警灯了,路上还又“收编”了一位刚从夏威夷休假回来、从机场直接赶来集会地的姑娘。这是我头一次参加示威,没有料到队伍是在马上正中间走的,于是一看到队伍后,就匆匆穿过大草地去到路中央加入了大部队。

队伍似乎比较长,我也来不及细看,就加入了队伍。掏出几年前表姐给我买的用于家庭K歌的金话筒,跟着大家喊起口号。我的标语牌都是路上遇到的小哥给的,他特意多带了空纸板和笔,就是为了方便没有标语的人。

似乎领头喊口号的人都是亚裔小姑娘。听她们的口音,我基本可以断定她们是不是第一代移民。

我当然也没有忘记给自己拍个大头照。

(感谢ZL广州寄来的N95!)

由于我们加入比较晚,没有太久就和队伍走到了游行的终点,也就是起点Logan Square纪念碑,这时候我才停下来喝点水,看看参加的规模和周围都有些什么人。估计大约不足一千人吧,当然是亚裔为主,但是也不乏其他民族的面孔。

我还特别注意到亚裔父母们带孩子的非常多,相信这也是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的权益意识和领导力的好机会。

下面这几位站在桌子附近的年轻亚裔姑娘大致就是此次示威活动的组织者其一。我由衷地佩服我们亚裔女性的出众的领导才华和执行力,即使是第一代移民就有非常多出类拔萃的,而第二代则更有母语加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实说,我觉得我们亚裔男性在领导力方面还需要多向亚裔女性学习,而不只是归罪于基于种族的天花板(尽管当然是会有影响)。

游行结束之后,我对一起来的白人姑娘表示感谢,谢谢她来到这里,她说的话我不能背下来,但是大致就是”thanks for having me here, we’re all together…”。我看了一眼她的标语牌,大致就是说白人的沉默/忽视就是(助长)种族主义。大半年前,我看到这样的标语牌的时候,我的想法和我今天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大家渐渐散去了,我在纪念碑附近稍稍停留了一会。我看到有人举着牌子站在路边,过路的车辆鸣笛表示支持。我还看到一位黑人大妈背着扩音器,正在接受一位亚裔面孔的采访,从大妈的口罩上可以大致识别出”…lives matter”,我隔得有点距离,而且背不下她的原话,大致听到她在说她觉得她在这个时候必须要站出来,和其他的minority站在一起。

人越来越少,我也准备走了,但是我在想人生头一次参加游行示威,应该和我的标语牌拍个照片,可以找谁呢。正迟疑着,一位黑人姑娘来问我“我可以给你和你的标语拍个照吗?”我说我正在想着拍照呢,她拍完后致谢准备走了,我赶紧把自己的手机递过去请她再拍一张。她把手机还给我的时候,我说“谢谢你能来到这里”,她说“不不,我们是一起的,我们必须要站在一起”。

这便是今年的生日和我们的7周年,我驱车往返120公里为了我们的利益发声,太太在家里照顾着孩子和家务。没有风起云涌,只有温润如玉。

回到家中,太太已经整理好了大采购送来的大量食物,瑶瑶又醒了正在吃奶。她睡眼惺忪,撇了撇嘴,还是一幅懵懵懂懂的样子。

 

送瘟神-Happy new year!

都1月20日了,新年祝福来晚了一点,一则是非常忙,二则是这一天恐怕才算是真正的new year。

在大流行病和国内恐怖主义的阴霾之下,新总统的就职典礼慎重而隆重。在世的前总统中,除了年事已高的卡特和智力障碍的川普之外,悉数出席了,副总统彭斯也和夫人一同出席。

终于电视上所有的人都戴上了口罩,无疑给视自由为生命的美国民众发送了强烈的“戴口罩”的信号。

期待新政府能在尊重法治与科学的前提下采取有力措施之时,也看到一众“原川粉”一边否认自己支持过川普,一边酸“没有民众参加就职典礼”,也是挺令人捧腹的。

美帝国家一级小丑演员川普惨遭开除,绝对是娱乐界的一大损失。MAGA理念终究还是不行,不仅没能修改宪法实施终身制,也未能如普京大帝那样立法终身禁止起诉总统。既没有能力治理好国家,也没有勇气像金正恩那般痛哭流涕反省自己未能给人民带来好的生活。What a loser and a sore loser!

当然话说回来,新政府上台后并不意味救世主来临,从来都没有救世主,你我需要做的依然是维护并履行自己的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

2020年对世界是困难的一年,对于我家来说却是非常幸运的一年,经过多年的计划与积累,一举完成人生中的四件大事。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坚定地迈向更好的生活!

 

——2021年1月20日于洛阳房中

Election is Don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Never Done.

I don’t have to hide my expectation of the result of the election — remove the liar, no party controls both the house and senate and the imbalance is smaller in both house and senate, reject the amendment of Illinois Constitution before a budget reform. Though I didn’t believe that all of them would become the reality, they did.

Though I am happy that Trump is fired, all problems won’t be automatically resolved just because Biden’s elected.

  1. How to heal the American people?
  2. How to re-promote science and educa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3. How to end the pandemic without grinding people’s constitutional rights?
  4. How to help people with poverty and reward hard-workers?
  5. How to equally treat people without any consideration for their skin color, no matter while pulling over a car or providing an offer for a student?
  6. How to bring jobs back and expand value-added manufactures?
  7. How to mitigate the environmental issue and smoothly convert jobs out from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8. How to address the trade deficit and deficit spending?
  9. How do we prepare as personality cult swore for coming back?
  10. How to live in a world where dictatorship rises again?

To face challenges, neither Democrats nor Republican’s solutions would work for all, only reasonable solutions would help.

Politics are not fun, however, we the people, as a member of society, have to split a little bit of attention to supervising the work of government. We all know nobody can avoid becoming a dictator without hearing the voice of the people, no matter which party the dominator is. But first of all, we need to make a voice.

No bias based on parties while allocating our support. Never let any party crush humanity.

Love and responsibilities are the mandates to push our society moving forward.

2020伊州宪法变更案

这应该是每个人都有收到的,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特意把它上传上来。小册子包含英、西、中三种语言,拍下来了中文部分。

你不是哑裔

先贴个广告,如果你尚未留意到伊州的宪法变更公投–涉及收入税,人人相关:http://blog.fabiuslela.com/2020/10/13/2020%e4%bc%8a%e5%b7%9e%e5%ae%aa%e6%b3%95%e5%8f%98%e6%9b%b4%e6%a1%88/

早上起来,在USPS上网上商店订了三件东西:纪念邮票“五月花号在Plymouth港”、纪念邮票“19次宪法修正案-女性投票权”、鼠年纪念信封,花费22.99刀。女儿出生日期愈发接近,除了准备各种物资之外,我也将会把纪念邮票封在信封内,送给女儿作为出生纪念。

尽管顾名思义,一眼就明白这两枚纪念邮票的意义,我还是忍不住为这些不可磨灭的历史时刻多写两句。

1609年,一群与英格兰教会理念格格不入的人们为了拒绝迫害及精神灌输,决定去往荷兰生活。而不久之后,荷兰因为与西班牙的冲突也成为了英格兰的盟友,且承诺取缔这群清教徒的教堂,于是一部分清教徒为了自己的生活与理念,不得不再次踏上旅程逃离荷兰。第一批人全部葬生海底之后,第二批人于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抵达北美大陆,下船之时102人中的41名男性签署的《五月花号公约》,作为无数自治公约中的首例,代表着“人民可以由自己的意思来决定自治管理的方式、不再由人民以上的强权来决定管理。”(来源wiki)

自1800年代起,女性权利抗争者就开始活动,到19世纪中叶,她们(他们?)发起包括演说、写作、游行、游说以及公民不服从在内的很多运动,终于在1878年得以将有关修正案引入国会讨论,再经过大约40年的努力后,终于在1920年8月18日,3/4的州签署了宪法第19修正案,从而正式为女性的投票权提供了法律保障。抗争期间,很多抗争者选择了冲突性的抗争,包括纠察、静默守夜、绝食罢工,抗争者也经常面临质问、入狱,有时甚至是身体虐待。(来源https://www.ourdocuments.gov/doc.php?flash=false&doc=63)

这会的早上特别安静,院子里的枫树渐渐地显出了浅浅的红色,金色的晨曦铺满了草坪,连鸟儿与松鼠似乎都默契地为之噤声。然而,倘若是瞟上新闻那么一眼,保准这平和的气息顷刻间荡然无存。大选愈发接近,每天都有breaking,逐渐所有的breaking都似乎是司空见惯了。

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在奔走疾呼“捍卫我们的民主系统”,抑或是“捍卫Law and Order”,我也很能理解政治是一件本身丑恶而且给参与者压力的事情,然而我还是要提醒一下——人可以贪图这一刻的岁月安好,却不可以忘却这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

人的过往经历和行为有惯性,作为基本没有民主政治经历的我们,非常常见的一些想法就是“我什么都不用做,议员们和民选官员会做选择”、“两个候选人都很烂,我一个都不想投”、“我还没有投票权,就看看吧”、“我都不是绿卡,完全是局外人”。对于已经或即将在此建立自己家园的人们,如果你是否还记得当年为何用脚投票来了这里,那你就不可以是局外人。突破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很难,却是人活出意义的必然途径。

华盛顿邮报关于2018中期选举中”percent of voting-age citizens reporting voting”的数据如下。

此外根据其他几个不同的数据源,比如https://www.kff.org/的“Voting and Voter Registration as a Share of the Voter Population, by Race/Ethnicity”,尽管具体数据略有出入,但趋势一致——白人的投票率最高,非裔稍低,亚裔稍高于西裔但同为最低。再考虑到亚裔人数远少于西裔(人口),其在投票选举中的影响力可想而知了。

然而与其诟病抱怨民主党推行AA压缩亚裔名校录用名额、愤恨looter在街上打砸抢烧、吐槽川普毁坏一切decency、美联储不顾经济规律、CDC效颦无为而治,还不如退而织网,有备而为。无论从东方还是西方价值观出发,无论是从社会义务、自己的发展,还是孩子的未来出发,每个利益关联者都责无旁贷。

  1. 投票权:就是不管候选人多烂,也一定要在矮子里拣出个瘦子。联邦选举的候选人不满意,也要在州、local选举、公投中发表个自己的意见。选举不光是选总统,还有参众两院议员、州议员、州宪法及议案、郡board member、法官、市议员议案等等。不管时间多么宝贵,都不要放弃投票权,不要让选票空着,空着的选票只会伤害你的族裔包括你的孩子。
    — 不要赞同“我什么都不用做,议员们和民选官员会做选择”、“两个候选人都很烂,我一个都不想投”。
  2. 捐款:如果没有投票权,永久居民允许为个人候选人选举捐款不超过USD 2800,全年为各级选举捐款不超过USD 10000。乐善好施金额多当然更有力量,但多多参与,让政治力量更多看到我们的family name,也将逐渐形成影响力。
    亚裔是各族裔中收入中位数最高的群体,2018年全美家庭收入中位数63179,亚裔85897,即便剔除400万印裔116793的中位数,400万华裔单独的中位数高达81906,远高于大种族分类中第二高的白人65777。为了自己族裔的利益、为了自己孩子的生存空间,没有理由忽视捐款这个途径。
    没有投票权的可以捐款,并不代表你可以袖手旁观
    此外在资金方面,尽管不能政治捐款,但是同作为较高收入族裔中的一员,还是可以通过订阅、购物等方式去支持对自己的利益、价值观有帮助的媒体、商家等等。
    最后再提醒一下:离大选还剩下约二十几天,很多campaign的捐款陆续就会结束了,所以如果你还没有支持你想要支持的各级选举的候选人,现在就是最后的时机了!
  3. 撰文:如果也不是永居,不能捐款,那就中英文发表自己的看法,传播自己的观点,通过朋友的关注于帮助,维护自己的利益、维护社会的道义,不要默默地等着H1B被堵塞、默默地读着亚裔被攻击的新闻。中华传统文化宣扬“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当然是美德,但却导致了自信教育的缺失。我们总是认为自己不是native speaker,英文不够好,所以不敢说自己的观点、不敢写自己观点。但是我认为只需要将事实、道理讲清楚,根本不需要什么华丽的词藻。君不见社交媒体上多少人发表的那些愚蠢的观点,甚至所谓的“科学实验”,是有多么可笑,君不见多少教育低到单词语法都混乱的人在社交媒体上喋喋不休,但是人家不在乎这些细节,依然达成了“三人成虎”的结果。而当一些法案通过或被拒绝的时候,请看看你所在选区的议员在投票中是什么意见,写一封简单的邮件去感谢他或者抨击他。比如众议院近期通过的denounces the anti-Asian sentiment that has occurred since the outbreak of the coronavirus, passed by a vote of 243 to 164. (https://www.c-span.org/video/?475720-2/house-debate-anti-asian-sentiment-covid-19-bill)下图是针对各族裔教育水平的对比,天蓝色及其以上部分代表着本科及以上教育水准,亚裔一枝独秀,于社会义务没有逃避的借口,于个人利益现在也不再是闷声发大财的时机了。

 


分割线,以上为中立部分,以下为有倾向的观点:Trump无德无能无底线,过去四年已经用事实证明了,需要一位能缓和矛盾、尊重科学的领导人,所以总统选举中我支持拜登。

民主党某些左倾路线实在辣眼,所以在参议员选举中应该支持正直的共和党人或者是温和的民主党人,如果参议院能维持共和党多数,那么过左的法案就不会得以通过。


秋来了,如果你爱这美景,就请不要当哑裔,拿出你的力量去保护这美景。

清教徒从英国逃到荷兰,又从逃离荷兰,乘坐五月花号来到了美洲大陆,难道你我又准备乘坐什么交通工具逃离到哪里去吗?

 

 

指鹿为马

我们这个民族原本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她创造和很多技术,留下了很多辉煌的古迹。到近代与当代,也完成了很多了不起的成就。然而其中一部分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却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里,当仁不让地充当着社会的败类。而那些原本当是市侩流氓的地痞,则担当起民族大义成为了国之脊梁。

这些个知识分子,头脑往往特别不清楚,尽管往往能掌握几个臭知识,道义却是极坏的。盛世之下,处处歌舞升平,无人不小康,无人不幸福,掌握了几个臭知识的臭老九们却偏偏看不到这社会的正能量,偏偏总要把视线放在局部的一些对于崛起大局无关紧要的一些阴沟角落里,而且还总喜欢打出为人民百姓疾呼的招魂幡。这些臭老九,不管是在清华、北大还是任何一所学校招摇撞骗,可是他们最终的结局都不过是要被剥了画皮,抽掉脊椎。

若是读者对这番批斗所有不满,断可以看看这几年来嫖娼的、认罪的那些反动派,哪个不是脊梁欠抽断还自忖有三分学识自以为是忧国忧民的。

2200年前,赵高的故事正是能说明这些人做的这些坏事的。一件事情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样子的,可是他们故意要将反话明着说,不讲正能量偏偏要挑刺。不是他们不懂得掩盖,而是他们故意不肯掩盖,倒是要看看这世上还有谁敢于反驳指鹿为马的。殊不知到头来顺盛世者昌,臭老九们都嫖娼。

谨以一首老干部体狗屁不通诗赞反黑除恶势如破竹:

蹉跎岁月赞经年,
民族复兴许人心。
群雄喑逸章盛世,
宏图大展润史书。

我的疫情周记(6)

05/04

我觉得这是最后一篇了。原因显然不是因为疫情结束了,而是觉得这成为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已经是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了。

先对上一篇的一些问题回答一下。

在上一篇记录中我写到了“疫情好转”,很多朋友非常不明白——确诊都一百万了,如何叫做“好转”。防疫这个事情,如果只从生物科学的角度来看,而没有经济顾虑、也不担忧考虑少数人在短期内的权利受损的话,最佳手段当然是在早期就做高强度的隔离。大约两月以前,美国的低强度隔离失败之后,那么“隔离”这个概念就不再是一个可行的科学方向了,因此公共卫生专家提出了“缓和”的方向,也就是老美常说的“flat the curve”——承受疾病的传播,但是控制其不超过医疗系统的承受能力。这当然不理想,但是在“隔离”已经失败的现实下,这就是唯一的科学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感染人数必然不停地上升,而关注的重点则是医疗系统负载能力是否被击穿。所以我提到“好转”,是指在这一轮疫情的冲击大致见顶的情况下,医疗系统并没有被击穿,而且前景尚可。只是每天无可挽回的一千多死去的美国民众,尽管把他们的名字一一登上报纸的讣告栏,生命终究是的逝去了,这也是隔离失败之后只能面对的残酷的自然规律了。

另外发现一个反馈,我上一篇记录中引用的其他新闻媒体的照片,基本都被微信过滤了,可是用其他浏览器则可以正常看到。自己拍的照片则没有问题。研究发现是我在粘贴的时候,直接把URL贴上去了而不是把图片留在我自己的服务器上。这个现象表明,不仅有大防火墙在过滤各种网站,微信还在应用这一层做进一步的审查。如果以后遇到异常,大家可以试试点击右上角的“…”选择其他浏览器而不要在微信内阅读。

另外有好几位朋友的提到了有失业金为什么那些人还非要去抗议。首先失业金比平时的收入会低一些,这个和失业保险的计算有关系,所以和每个人的具体获得的失业金会不同,但大致是平时收入50%,有孩子的人可以获得更多一点。另外最近通过的经济刺激法案从3.29至7月底为失业民众提供额外的大约每月1800美金的收入。这些数额还是不差的,覆盖面包含了不仅普通工薪也包含了自雇业者(可以把他们大致理解为个体工商户),此外企业如果不裁员的话,还能获得其他的一些补助及无责任贷款等等。当然也不能忘记了,失业金的领取是有时间限制的,并不是这辈子就能一直领下去从而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了,各个州的时限不同,大约在4个月~7.5个月之间。但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些补贴还是不错的。然而作为一名要付各种账单的普通民众,你愿意正常工作拿到正常收入还是拿打了折扣的失业金?更何况有不少的企业主每停工一天,他们就少赚一天。而且另外一个事实是,美国宪法规定言论自由与集会自由的权利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并不是拿了政府补贴就会失去这种权力。我也觉得那一小群集会民众中大部分是或傻或坏,觉得他们在破坏疫情的控制,消遣其他人的生命,但是仍然无法改变”他们是在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这一事实。

作为社会中有责任心的一员,我们可以要求自己放弃自己的利益以求得更大的社会利益。但是从长久法制的角度来看,任何一项旨在牺牲少数人利益而维护社会公益的律令都必须非常谨慎,因为这往往意味着对一部分人利益的剥夺,而对他们利益的剥夺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应该及能够通过其他方式有所补偿,则是需要通过“允许所有人发声”的方式来商议并妥协的。这个话题涉及到“多数人暴政”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了解,维基百科上写的简洁明了,唯一不便可能就是需要科学上网了。

顺便说一句,维基百科与其他很多网站不一样的地方是,它是通过crowdsourcing这一方式来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也正是通过“允许所有人发声”这一方式来尽可能地维系知识的中立性,防止某一方因为利益缘故垄断知识传播从而获得扭曲事实的能力。Wiki为了维系其中立性,防止其自身收到广告商利益的影响,一直拒绝广告,因此每年则需要向读者征召捐款。我们家坚持为Wiki捐款的缘故就是希望维系它的中立性,希望这个众人的发声能最大可能地维护事实的记录。钱不用太多,它的模式就是靠众人的涓涓细流,再戴上高帽——你掏出的每一个铜板,都能为人类文明增光添彩。

特别感谢朋友们从武汉、深圳、广州陆续寄到的口罩,在我把主要N95口罩捐给医生之后,这一大批口罩有效地加强我的底气!

05/14

过去一段时间,各个媒体、各个政府都在不停地嘴炮,不管观点如何,各位没有证据而发布各种似是而非的媒体、X宫、X卿、X发言人、X部、X日报、插秧台,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上面的各位都是垃圾。

最近也发现一股清流,财新网http://www.caixin.com/,有些有深度的文章需要付费,但是总的来说它的头条大约能告诉你近期发声的要事,而不是像其他大部分门户网站一样每日头条都易引发晕车呕吐。

 

05/21

过去大约一个月的过程中,基本上对医疗系统不再有太大的担忧。但是Illinois病例的增长则是忽高忽低,最高值达到单日新增病例4000多,单日死亡病例接近200。这个4000可能是outlier,其他的单日新增最高峰大约在3200。州长的宣布再次对疫情高峰的预测进行了推迟——认为其将在6月中旬。当然有很多人对这个预测有不同看法,包括科学的观念和政治的观点。不过总体来说我个人对于Illinois不太担心,州长还在听专业人士的意见没有觉得他比科学家更懂就行,一定程度的误差是正常现象。

另有一则消息不吐不快。因为中国民航局自三月份开始执行的“五个一”政策,五个一是什么呢——“一国一航空公司一周一个航点只能有一个航班”。航班大量减少,疫情持续时间一长,那很多人的各种事宜就耽搁了,而其中留学生又是相当一部分。领事馆还是做了一点点事情,至少发通知说要把孔子学院和未成年的留学生等人包机接回去。那最近因为一趟包机的手续美方没有批准,民粹媒体们又开始了。当然最后这个事情又是一堆烂泥——说没有及时提交申请、说故意刁难。我看这个事情的原委,还是五个一政策,论坛上一个网友嘲讽说五个一政策就是“一个中国人,一旦出了国,成为一名留学生,就再也买不到一张机票,一直回不了国”。

 

05/23

原来五月才是雨量最多的时候,前两天下大雨,特意到后院冒雨看看这临时小溪。

最近在附近社区散步比较多,头一次看到头顶树上的鹰。

 

06/08

汽车的保养本该五月份做的,考虑到保养需要工作人员进入车内,还有有些担心携带病毒,所以推迟到前面周末才做——我想夏天的话,把汽车留到driverway上暴晒一两天,四五十度的温度一两天应该足够把病毒分解了。

Illinois已经开始进入第三阶段了,具体细节不太记得,大约就是各行业在有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开始重启。去4S店的时候留心观察一下,工作人员还是挺小心的,没有看到一个没戴口罩的,进入汽车前先用薄膜盖上座位、方向盘。多嘴问了句安装roof rack多少钱,服务人员说待会有专人来告诉我。我在等待室待着,看大家不管什么人都戴着口罩,也都保持社交距离。等了十分钟也没人来,这时我又后悔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嘛要让人来介绍roof rack,又等了一会,实在耐不住就决定步行去旁边的家居装饰店。

郊区一般的地方都是需要汽车的,不用汽车而能步行抵达的情况极少。这会算是幸运的,地图上显示不用走十分钟就能到。我于是拎着口罩一直走到快到商店入口,有人了戴上,店里人不少,看到商业恢复还挺快,不过也有一些商家尚未开张。和一两个月之前的明显区别就是——完全看不到不戴口罩的人了。

 

06/21

伊州大抵应该要进入、或是已经进入“第四阶段”了,不过我也没有仔细查看第四阶段的具体措施是如何,反正自己家会还是会继续执行较高的防疫措施。近期的伊州的疫情数据大抵是持续下降,每日新增从最高峰的单日3~4千降低到大约每日600例,每日死亡大约是20~40人左右,留心查看了一下死亡者的年龄,几乎都是50~90岁的,只有某一天看到一位40+的逝者。

当前来看肯定没有问题了,但是多看几个季度的话,情况并不一定会持续乐观下去。

一方面是平权运动导致了大量的街头人员聚集,参加的人多数要么是不规范地随便套个口罩在头上(都不一定在脸上),要么完全不戴口罩。可能夏季温度较高且都在室外,所以距离这一波的平权运动已经过去了约三周了,伊州尚未见到爆发的趋势。当然,如果没有平权游行活动,也许每日新增确诊数会以更快的速度降低,但是这只是个“如果-也许”,无法验证这种猜测。好在游行示威活动现在基本结束了。

提到平权运动,那不得不提就是在此次平权活动中出现的非常多的极其荒谬的事件。这也是不少人虽然诟病川普各种神经病,但还是要捏鼻子选共和党推出的川普。详情的话,准备另外写一篇文章来分享我的看法吧。

另一方面,川普由于民调持续走低,当然也是由于疫情有趋缓的势态,他决定重启他的拿手好戏真人秀了。昨天已经在Oklahoma召开了一场竞选rally。特别有意思的是,参加这集会的人不得戴口罩,且事先得签好协议,大抵就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万一得了新冠那不要起诉他人”。与此同时,川普及其支持者还在嘲笑对手拜登此前做的一场维持着社交距离的rally,嘲笑拜登的集会没有什么人在现场。我是一个坚决反对承担无意义的风险的人,又信奉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自然是无法理解川普铁粉思维的。不过有一句话我还是略表赞同,不敢无口罩参加集会的川普支持者不是真正的好铁粉。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川普团队一定会继续把竞选集会办下去。距离十一月大选已经不足5个月,川普的竞选集会是否能在夏季全部结束,这种户外的无口罩大规模集会是否进一步促进病毒的大爆发,都很难预测。

最后一方面,疫苗的进展如果继续遵循科学的要求的话,看起来不可能在冬季之前大规模的使用,即便强行宣布大规模使用,疫苗安全问题会受到质疑,那么接种疫苗的人数就会有折扣。今年秋冬季,是否现在南半球的严峻形式就将要转移到北半球,这都是防疫工作的一些重大挑战。

所以下周开始,我决定为秋冬季可能会出现的状况提前采购了,关键防疫物资的采购量将需要维持到2021年6月。

前面几个月都只是在附近社区和公园散步,这周第一次去了一个稍大的公园,第一次去了餐厅买了外卖。

WFH的这几个月好时光,没有观察到知更鸟的孵蛋,可能是被大松鼠吓跑了。却发现今年后院的松鼠好像比去年多,站在树下吃枫果一吃就是十几分钟,还觉得奇怪是不是前两年白天不常在家,看不到这么多的松鼠,结果前两天在一棵树上发现松鼠窝,怪不得看到好几次那种mini松鼠在后院。特小的松鼠比成年松鼠更敏捷,甚至都看不清它的动作,动的时候总觉得是瞬息移动的。

下面这个胖松鼠很拽,我盯着它看,它也居高临下盯着我,就差没有个手机和我对拍了。最终我觉得它个头真有点大,怕它真跳下来砸我头,所以对视最终以我的溃败告终。

这树杈之间是松鼠窝。

前面两个月开始上课了,也是我的周记改成了月记的主要原因——借口吧。。。而且期间又修了个raising bed garden两周前才竣工。有空的时候计划再刷点油漆。

Master毕业了,今年的毕业典礼远程举行,按照我惯有的要求的话——毕业有什么好庆祝的,难道以我的要求还能出现“不能毕业”的情况么?但是入乡随俗一下,也算是有点仪式感。远程还是有点遗憾的,不过世事难料,我原本为家人错过今年的毕业典礼而感到遗憾,可是学校同时发通知表示明年会重办一期真正的毕业典礼,所以千万不要为人生中的小意外而感到遗憾。

太太原本并无理工科背景,但是克服很多困难完成了学业,非常值得骄傲。

那么本疫情系列,到此就告一段落了,预计接下来9个月会继续维持与病毒共存的现状。如果做一个总结的话,这是我的一些观点:

共和党总统一脑袋浆糊,既缺乏基本科学素养,又不能团结各方。
民主党在疫情爆发后相对尊重科学却无法在全国层面形成一致的影响力,各个州政府因为政治取向、各州民众对科学的态度、气候及人口密度不同而表现各异。
私人企业在科技领域展现出很厚的家底。
虽然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议员、行政官员,但各方政治力量关心政治利益胜于关心实际疫情,当然也无可厚非,既然是政治力量那么它就是有着政治目的,关键是要合理合法。
法律确保多数人很难剥夺少数人的权利,难以通过封禁手段防疫,stay at home要求几乎全靠自觉,有人起诉stay at home违宪且胜诉。
当年踏上新大陆的探险家们的后裔是真不怕死,无论何时普通民众毫无恐慌,早期的时候多数人在联邦政府的误导下甚至毫无应有的谨慎。
科学与愚昧的激烈搏斗还在进行。
美国制造惊醒了不少人。
经济刺激手段惊人,尽管短期内帮助了很多民众,却留下了潜在的危险。
医疗资源拥有量超出我个人原来的想象。

下一个系列准备临渊羡鱼——去观察11月的总统竞选,但是政治活动实际上是挺复杂的活动,这种活动与专业性讨论不同——美国宪法规定所有公民都拥有政治权利就可以参与选举与被选举,更可以发表各种政治观点,因此政治活动中的参与者一定是有非常大的“多样性”的。英文的多样性diversity是个很褒义的词,中文可以称之为鱼龙混杂,或是各显神通。所以参与政治活动,甚至仅仅是观察,有时都会相当stressful——经常会有无必要却难以避免的“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对牛弹琴、社会秩序崩塌的感觉。所以我尽量在纪实之外,看看有什么有趣的、值得调侃的话题吧。

我的疫情周记(5)

这尼玛茫茫下去不知道何时是个尽头,我都怀疑等我记录完整过程都要到周记(100)了。

先给上一篇的评论做一下总结与答疑 😄。

有在这边的朋友认为拜登作为候选人也不咋地,也有个尚未调查清楚的几十年前的性侵案。所以两害相权,取川普。确实民主党的候选人也有一些难以官方证实或者证伪的不利消息,另外自己儿子和乌克兰、中国的交易还没有整清楚。

就最后一张评价历届总统的图,有朋友问川普居然不是最差的,为啥林肯评价那么好,为什么林肯附近的都那么差劲。我的解读:这个评价的数据依据是不是严格不是很清楚,不过根据我的理解,确实华盛顿、林肯与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历史上声望是最高的,其贡献与品质都是有目共睹。林肯前几任为什么那么差其大致的推测是“如果他们不那么差劲放任南北矛盾发展的话,就不会有南北战争了”。林肯后一任那么差劲可是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那伙计Andrew Johnson在各种矛盾之下自己也干的不咋地,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众议院弹劾的总统,但是他在后来的参议院的弹劾投票中距离2/3的要求仅差一票而免于弹劾。

 

4.17 股市继续无厘头涨,我的个人娱乐投资账户已经收复所有失地。401K归功于就地卧倒,有所回升,但损伤无数。

更多人开始抗议,并非所有人都带枪去抗议,不过这个照片用来做新闻比较醒目一点。这么多人带枪的原因可能有故意威慑的意思,因为不少人认为政府趁此机会扩大政府权利因而会蚕食他们的个人权利,所以表明自己有武器可以维护宪法赋予自己的权利。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尤其是需要防止无良自媒体故意带偏的是,这些携带武器的行为确属于合法,也并没有发生打砸抢。他们的行为可能很SB,但并没有违法。各州州长颁布的行政命令并不是法律。

来源:https://www.nbcnews.com/politics/politics-news/lock-her-anti-whitmer-coronavirus-lockdown-protestors-swarm-michigan-capitol-n1184426

来源:https://www.foxbusiness.com/politics/coronavirus-pennsylvania-protests-against-lockdown-maryland

但是更多的正常一点的抗议者是如下的:

来源:https://www.straitstimes.com/world/united-states/as-protesters-decry-us-coronavirus-lockdown-officials-plead-for-caution

有些州长是很反对在不够安全的情况下重启经济的,明州、密西根、维吉尼亚都在此列,而且州长都是民主党人。

上午的时候川普连发三条推特,号召民众“解放明尼苏达”、“解放密西根”、“解放维吉尼亚”,还特意说明“第二宪法修正案”。那第二宪法修正案是什么呢——是保障人民拥有武器的权利。毫无疑问网络又沸腾了,很多人在质疑他是不是要需要内战了。

我决定不就此时发表评论,一写估计五千字就过去了。

04.18

因为食物丰富程度不够,所以今天临时决定出去购物了,距离上次出门购物已经17天了。首先列清单,老路线先去亚洲超市Hmart,然后去老美超市Mariano’s。亚洲超市大约有90%的人带口罩,但是今天因为是周末,所以没有办法像上次购物一样基本保持十米内无人,这次经常在2米范围内有其他人。还是要说一句,老美爱自由警惕政府是不错,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很有群体意识——CDC说口罩不好,就大家都不带,CDC改口了,老美超市中也有大约有80%带了口罩。所以CDC此前的指导也是害人不浅。和亚裔的N95及一次性口罩比起来,老美明显更多是用自制的比较多,还有按照CDC的指导使用围巾或是任何布料“cover mouth”的。

在两个超市花了4个小时,花了800刀,时间是长了一点,还算高效吧。

完了回家消毒、整理,又花了几个小时,弄到了晚上十点钟。最重要的是吃到了活鱼。

04.19

今天天气太好了,不出来干农活都对不起大地了。

一出来就看到一小群乡亲们明显已经开始放松,比较靠近地互相聊天了,人与人之后不知道有没有两米,后来他们的狗开始互相闻来闻去绝对没有两米了。

农活开干,割草机也不是很脏,买回来才两年而已,绝对不用擦😓。

每年春天都会有一些草因为各种缘故就长得不好了,如果不修理就会被野草占领,然后草地会越来越差,所以趁春天暖和多雨把草补一补。这一块可能是被我用铲雪机铲掉的,秃了一块。几周前种了一次效果不太好,再补一次,多浇点水。根据我的经验,如果再用新割的草盖住,可能有助于保湿,这样成活率会好很多。

下面这菜是一味地道的家乡菜——辣椒炒南瓜藤。昨天在超市发现卖南瓜叶子,3刀一小把,我也不知道南瓜叶可以干啥,反正买回两把后,把叶子都扔了,把叶柄留下做了一道菜。炒完之后特意称了一下,成品净重78g,原料6刀,我自己的人工费40刀,折合0.59刀/克。自己动手不仅能丰衣足食,而且还能过上奢华生活,走上人生小巅峰。

去年尝试种南瓜失败了,可能是放在房子附近光照不足,到秋天才长出来,然后我就去佛罗里达了两周,回来它已经冻死了,都没瞧上最后一眼,不然我也会把它那二十公分的藤炒了吃掉。。。今年应该换个光照好的地方再试一把。

04.20

前两天全国和伊州的新增确诊都不少。现在真是麻木了,也不像最开始那样追数据了。感觉该捐的也捐了,自己该做的防护也做了,架不住有那么多作死的我也节制不了,不如好好享受这可遇不可求的恬静田园生活。

每天还是死那么多人,要求reopen的新闻更多了,貌似德州早几天已经开启了,不过德州控制得不错,如果继续科学防控的话应该问题不大。伊州4.17的单日新增达到了新高1800多,不过这几天下降下来。伊州的医护资源一直都有剩余,只能说不用决定救谁也算是避免的最惨的惨剧吧。

虽然从我的立场不太支持急着重启,但是有一部分——我相信是极少部分——他们相信这个是他们自由的权利。暂且不去深入讨论他们的自由权利在传染病时期会不会危害到他人的生命权,我想到中国谚语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上街游行抗议的有些人可能真的有生活压力的,此前有些调查说很多老美连几百刀应急现金都留不出来,那现在即便拿到了1200加上每月的失业补助,那又能熬过几个季度呢?平心而论,假如我自己因为经济关闭没有收入,穷到付不起地税、买不起食物,那我自己是不是还能在家悠然自得享受生活?所以尽管从防疫的角度这是很坏的现象,但是我觉得还是只能认可这些人上街自由表达的权利。可能经济还是不会马上重启,但是这些人的声音应该被听到。他们的声音被听到后,公共服务部门可能会为重启经济加速一些工作,比如加速部署感染者测试、恢复者测试等等。舍己为人是高尚的美德,但并没有谁理应被强迫着舍己为人。

二月多的时候,中国城餐馆生意冷清,犹太社区组织了很多帮助华人餐饮业的活动,包括伊州州长和芝加哥市长都给中国城站台,希望大家多去中国城消费,我知道聚餐还是很有风险,但还是感谢这些支持中国城社区的行为。如今有另外一群人为自己的生计发声了,能把他们一棒子都打死吗?

如下三个牌子,我的意见是边上两个是SB,中间一个的理由尚可接受。

来源:https://www.straitstimes.com/world/united-states/as-protesters-decry-us-coronavirus-lockdown-officials-plead-for-caution

至于另外一部分,纯粹宣称“我不会为了你、为了其他易感染者而牺牲自己禁锢自己”的人,希望他们多多上街、酒吧聚会、家庭联欢,死掉一部分之后早日达成群体免疫以造福社会。如果社会上大约有60%的人免疫了,那么流行病也发展不起来了。他们最终还是会牺牲自己而造福其他人。另外幻想他们这么能,应该签署不占用医疗资源承诺书,尽管只是幻想。

Image

有一位说Ohio lockdown是狗屎的老哥John McDaniel得新冠去世了,我该不该说他deserve?

今天WTI(油价有关的指数)跌成了负数,不知道怎么卖。。。

全国哀悼,我做什么?

早上起来朋友圈刷了屏,因为清明节,所以全国哀悼去世的同胞,同时也感激奋勇向前的医护们。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人们不要忘记同胞为何去世,希望人们不要忘记那一年冲上前线保护你们的人。

大家发的点蜡烛的图已经很多了,我就不写重复内容了。外公外婆在世的时候时常说,人在的时候好好对待就好了,人死了之后扫墓再勤快、烧再多纸也是没人享受得到了。所以在这哀悼的日子,我的想法是:

去看医生的时候,不要觉得所有医生都是为医院盈利而毫无医德的骗子,这种用非专业理念判定专业人士的做法本质上与武汉公安局训诫李文亮医生是一致的。如果你担心一个医生判断有误,可以多看一两位医生听听不同的专业意见。

如果万一遇到杀医事件,不敢倡议大家去做我自己也不敢做的见义勇为的事情,但是能不能大喝一声,敢不敢远远地抡上一把椅子?其实这种新闻最近就出现了,只是因为大家都懂的原因,无法传播就相当于没有发生。

若是求医遇到烦心事,不要一心怪罪忙碌着的医生,去看看人均医护拥有量,去比较、去推动。

因为种种原因,大规模的讨论“为何十二月一月的时间被耽误了”是不可以的,但愿私下里还是能思考其根源而不被诛心,但愿人人都不要得斯德哥尔摩。

坚持科学的防疫措施,不要歧视湖北、武汉人,以及凭借合法收入在海外留学的学生。

尝试做一个善良的人,不要对死人悲天悯人,对活人却麻木刻薄。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无愧于生活。

科学依旧是战胜疾病与恐慌的唯一途径

新冠病毒自从一月爆发以来,已经在各地以始料未及的方式肆虐三个月,原本对于信息透明保持乐观的我,现在也需要重新审视事件发生过程。

而科学的数据则是在审视过程中能帮助我们看清事实的工具,也是能帮助我们战胜疾病与恐慌的真正武器。因此我决定还是从数据中翻出来一点点好消息来。

如果川普一定要找个借口说“一月二月没能得到足够信息”(就算这个借口也是80%怪他自己眼瞎耳聋),毋庸置疑川普政府在二月中下旬以来的反应仍然是非常令人失望的。由于CDC的重大失误,未能在早期提供足够的测试套件,所以造成了很多病例无法及时确诊,而在法制社会中是不可能在没有事前约定的情况下14天强制隔离一个未确诊的自由人的;再加上川普政府持续一个多月的downplay,使得人们缺乏防护意识与措施,导致病例进一步大量蔓延。所以现在实际的情况就是实际病例数量远远大于测试后确认的账面数量。

即便全国提高警惕采取措施减缓传染后,累计确诊病例数将需要相当时长才能赶上实际的感染数量,在这个追赶的过程中,“每日确诊病例数”并不能反应疾病的蔓延情况,反而只能反应人类筛查疾病的能力——即每日确诊病例数越低则筛查能力越低,每日确诊病例越高则筛查能力越高。显然在当前,美国境内筛查并对抗疾病能力是快速增长的,而且这种快速增长的对抗能力显然是我们需要的。

可是绝大多数人都会直觉地认为确诊病例增加,那么情况在愈发变差,从而害怕焦虑,那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统计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的差异。认识到这种差异后,再考虑到接下来几周时间测试能力会持续加强,那么就能预见到接下来几周时间内确诊数量会大量增加,而且这种增加并非一定意味着实际传染的加剧

另一项指标也能带来好消息,众所周知韩国在本次疫情控制中,既保持了开放透明、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人员物流的影响,同时又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其在很早就建立起的快速检测能力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

main article image

https://www.sciencealert.com/here-s-how-many-coronavirus-tests-per-capita-have-been-completed

美国错失早期的检测集会后,3/21与3/22全国检测量大致为45k,今天检测量达到66k,这三天的检测量大致达到疫情发生以来的检测总量的60%。当然这也说明此前做的有多差。但是横向比较下来,截至3/23纽约州与华盛顿州的测试比例(测试数量/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了典范南韩(在3/8的水平),分别为78289/19.45(million) = 4025与30875/7.6=4055 。这都是情况好转的前兆。

当然与此同时,伊州作为非最重灾区,在全国测试kit仍不足的情况下,可能没能分到足够的测试,目前水平在9868/12.67=779,比3/8的意大利更少,大约是不够的。

最后,找到了一些预示好转的苗头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松懈,只是希望大家不要被数据吓坏,用科学观察事实,用科学防范病毒,保持身心健康!